網站首頁 高層關注 媒體聚疫 疫情播報 科技攻疫 專家論疫 管理進步 懸壺濟世 醫療藥品 中醫治疫 防疫科普 照謠鏡 警示錄 依法戰疫 宅家御疫 宅外避疫 各地戰疫 吉林大地 長春行動 長春新區
                                                                                戰疫文化 談古論今 戰疫論壇 疫后重啟 面向未來 世衛觀疫 環球戰疫 面向世界 海外發聲 社科戰線 戰疫英雄 戰疫日記 疫冷情暖
                                                                                疫情與節約 疫情與浪費 疫情與效率
                                                                                戰疫圖片 影音動漫 網站薈萃
                                                                                 
                                                                                您的位置: 首頁 > 環球戰疫 > 海外發聲
                                                                                在美迅速傳播的耳念珠菌,我們需要擔心嗎
                                                                                加入時間:2023-03-2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實習記者 蘇菁菁
                                                                                 

                                                                                  近日,“耳念珠菌已遍布美國一半以上的州”“近半感染耳念珠菌的患者90天內死亡”等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公眾關注。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此前表示,耳念珠菌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傳播,成為緊迫的公共衛生威脅。

                                                                                  那么,耳念珠菌到底是什么,如何傳播?我們需要擔心嗎?

                                                                                  癥狀、死亡率與感染部位有關

                                                                                  耳念珠菌是2009年日本科學家首次報道的一種病原真菌新物種,是念珠菌家族的新成員,最早從一位日本患者的外耳道分泌物中分離得到。

                                                                                  “2009年首先分離出的這株耳念珠菌對抗真菌藥物并不耐藥,之后在歐美等國也逐漸分離出耳念珠菌,這種后被分離出來的菌株具有一定耐藥性,這才引起醫院與研究機構的注意!北本┐髮W真菌和真菌病研究中心教授劉偉說。

                                                                                  2018年,中國首例耳念珠菌的感染病例由北大人民醫院王輝教授團隊和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黃廣華教授團隊共同報道。

                                                                                  現為復旦大學微生物系執行主任的黃廣華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已知的能夠引起人體感染的念珠菌物種大概有20種,幾乎能感染人體所有器官。

                                                                                  “一些念珠菌物種,是健康人群體內的共生微生物,70%以上的健康人群口腔、腸道或生殖道中都有少量的念珠菌細胞,通常不對健康人群造成危害!秉S廣華說,“與臨床上其他常見的念珠菌物種相同,耳念珠菌通常不感染免疫系統健全的人群,但對有嚴重基礎疾病或免疫缺陷的人群是一種威脅!

                                                                                  這些人群自身免疫力差,長期服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藥物,破壞了人體正常的微生物群落,導致耐藥性微生物如耳念珠菌成為一種優勢菌株,從而導致感染。

                                                                                  感染耳念珠菌的癥狀、死亡率與感染的部位有關。

                                                                                  “例如,耳道感染可出現聽力問題、耳癢、耳痛等,伴有分泌物;傷口感染可出現炎癥、周圍疼痛加劇、發燒;血液感染是最危險的感染,癥狀是發燒、全身疼痛等,耳念珠菌若隨著血液播散到其他器官也可以引起相應器官感染的癥狀,致死率更高!眲フf。

                                                                                  據了解,耳念珠菌的血液感染死亡率約為30%—60%;尿道和呼吸道等部位感染的死亡率較低。

                                                                                  民眾不必過于擔心,醫療機構應予以重視

                                                                                  “感染耳念珠菌出現的癥狀與感染其他念珠菌沒什么兩樣。耳念珠菌可以生存在人類皮膚、胃腸道或口腔等特定區域,即所謂的‘定植’,這是目前絕大多數報道中所描述的關于耳念珠菌菌株的情況。決不能把檢測到耳念珠菌等同于耳念珠菌感染,因為目前檢測到的耳念珠菌只有少數菌株在免疫受損患者中引起了感染,絕大多數分離到的耳念珠菌菌株通常并未表現出感染及相應癥狀,但可以將真菌傳播給其他人!眲フf。

                                                                                  耳念珠菌的傳播方式主要為接觸傳播。因為其能夠長時間存活于感染患者和醫護人員的衣物、皮膚和醫院的設施表面,容易傳播并感染其他患者,從而造成醫院內傳播。

                                                                                  “這為臨床上及時預防和控制耳念珠菌的傳播帶來極大困難!秉S廣華說,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癥患者是耳念珠菌的易感人群。因此,新冠疫情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耳念珠菌的傳播!懊绹b定出的感染病例較多,這與美國的醫療水平和臨床微生物的分離鑒定水平也有關系。除美國以外,其他國家耳念珠菌的傳播速度也可能很快,比如印度和南非!秉S廣華說。

                                                                                  黃廣華表示,我國公眾不需要過度擔心耳念珠菌感染及其暴發流行,目前我國報道的大多數病例為淺表感染、散發性感染,聚發性感染較少。

                                                                                  “我國大多數耳念珠菌病例為55歲及以上的具有嚴重基礎性疾病的患者,他們通常有慢性病史,如糖尿病或高血壓。目前發現的易感人群大多數是長期住院或接受過抗真菌藥物治療的患者,健康人群即使攜帶耳念珠菌也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秉S廣華說。

                                                                                  “目前我國報道的耳念珠菌菌株多數對抗真菌藥物敏感,或僅對氟康唑耐藥,對多種藥物耐藥的菌株少見。不能把耳念珠菌籠統地等同于耐藥性病原真菌或多藥耐藥真菌甚至‘超級真菌’,因為只有部分耳念珠菌菌株才耐藥。而且目前檢測到的這些耳念珠菌菌株中,真正導致侵襲性感染的情況較少,大多數為‘定植’。即便感染耳念珠菌,也不會出現無藥可用的狀況!眲フf。

                                                                                  劉偉與黃廣華均強調,盡管公眾不用過于擔心耳念珠菌感染,但由于耳念珠菌傳播力強,國家和各級醫療機構應該重視耳念珠菌的檢測和防控。

                                                                                  “避免醫院內傳播應該做到早診斷、早鑒定、早隔離,及時治療,消除傳染源!秉S廣華說,“醫院需要建立耳念珠菌感染的早期篩查機制和應對措施,警惕耳念珠菌導致的醫院內暴發性感染!

                                                                                  “從個體診治到群體防控,耳念珠菌所致的感染需要國家有關機構更加科學的管理與規范的指導!眲フf,“同時,希望我國研發與制造病原微生物檢測試劑和抗真菌藥物的企業,加大對耳念珠菌等重要病原真菌所致感染的關注!

                                                                                  

                                                                                 

                                                                                信息、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刪除。
                                                                                 
                                                                                實時疫情  
                                                                                10月全國內地報告法定傳染病935171例
                                                                                山東省報告9月份法定傳染病25種48681例
                                                                                臺南市13日新增本地登革熱確診病例98例
                                                                                臺南市11日新增本土登革熱確診病例157例
                                                                                10月 中國內地新冠疫情下載重癥病例209例
                                                                                中疾控發布10月全國新冠病毒感染疫情情況
                                                                                 
                                                                                科技攻疫  
                                                                                打造對付超級細菌的武器庫
                                                                                我國數學家為復雜疾病研究提供新思路
                                                                                納米藥針:集針灸和藥物功效于一身
                                                                                國藥管局批準更新版輝瑞、莫德納新冠疫苗
                                                                                新抗真菌分子對多種感染有效
                                                                                移動疫苗打印機問世
                                                                                 
                                                                                專家論疫  
                                                                                起病急傳染快,腺病毒來勢洶洶:當心合并其他感染
                                                                                專家:肺炎支原體感染呈低齡化趨勢
                                                                                專家:孩子出現塑型支氣管炎等情況需做肺灌洗
                                                                                專家:絕大多數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都是輕癥
                                                                                新冠疫情之后呼吸道傳染病更多了?專家回應
                                                                                鐘南山:預測近期會有一波小的新冠感染高峰
                                                                                 
                                                                                管理進步  
                                                                                推動涉疫藥品和醫療用品穩價保質專項行動落地見效
                                                                                科學研判,采取有針對性的防控措施
                                                                                新疆:嚴禁流于形式 5方面提升核酸檢測的準確性
                                                                                北京嚴格校園疫情防控網格化管理
                                                                                北京健康寶,可查詢外省市核酸檢測結果并上傳
                                                                                歷史核酸記錄不顯示了!康復者求職歧視迎來轉機
                                                                                關于我們 征稿征集
                                                                                免責聲明 聯系我們
                                                                                 
                                                                                Copyright 2005 節約網 版權所有
                                                                                通用網址:資源節約  節約網  中國節約網  中華節約網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注冊商標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  中宣部表彰全國節約之星  吉林省中小企業服務平臺  
                                                                                吉林省科普教育基地  長春市產業技術公共服務平臺  吉林省科技進步獎  2021年全民科學素質建設資助扶持重點項目
                                                                                12321網絡不良與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  12318全國文化市場舉報網站   吉ICP備05008513號-23
                                                                                 
                                                                                日本道DVD中文字幕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