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全面放開以來,大化瑤族自治縣緊緊圍繞“保健康、防重癥”工作目標,持續推進“五個到位”,為科學、精準做好農村疫情防控工作保駕護航。
落實領導責任到位?h委、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定期聽取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及時召開工作部署會議。制定《大化瑤族自治縣農村地區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方案》,成立由縣人民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縣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分工,壓實責任,確保全縣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順利開展。同時,采取縣處級領導干部聯系鄉鎮的方式強化對基層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的督導。
統籌醫療資源到位。一是做好發熱門診和急診的準備。落實縣、鄉醫療機構(含民營醫院)發熱門診(診室)24小時向群眾開放制度。推行以縣人民醫院為急救中心、5個中心衛生院為次中心、聯合11個普通衛生院開展醫療救護值班模式。二是做好接收重癥患者的準備。統籌全縣呼吸機等醫療設備,全面提高集中重癥救治能力,同時做好重癥床位擴容和相關醫務人員培訓,尤其是重癥救治醫務人員培訓。目前,可用于收治新冠感染者住院床位2550張,另外還暫停外科系統收治擇期手術病人,騰空床位收治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已培訓醫務人員1536人,其中重癥救治醫務人員212人。三是做好常用藥品儲備。當前,縣級醫院藥物儲備基本滿足患者需求。另外,由縣級統籌財政資金,以常住人口數(36.5萬人)的20%為基數,每人用藥三天劑次的量,向全縣160個村(社區)衛生室緊急采購發放防疫藥品,確保鄉村醫療機構有充足的藥物儲備。四是做好資金保障工作。為保障全縣疫情防控醫療救治工作正常運轉,2022年12月10日至2023年1月30日,總投入疫情防控醫療救治資金1366萬元,其中縣財政投入230萬元,縣、鄉醫療機構(含民營醫院)投入200萬元。
重點人群健康服務到位。根據相關文件要求,全面加強重點人群的摸底排查、包保聯系及動態健康服務工作。各鄉(鎮)以村為單位,安排5910人的包保團隊通過包村、包戶、包人等方式,對五類重點人群提供疫情個人防護、健康知識、用藥、就醫等指導。衛生院人員、鄉村醫生主動做好重點人群動態服務,及時了解重點人群的健康狀況,做到“早發現、早識別、早干預、早轉診”,預防和減少新冠病毒感染重癥發生。
宣傳引導到位。一是充分利用縣級媒體平臺發布或轉載相關政策解讀,報道舉措進展,持續釋放權威信息,精準回應社會關切、群眾期盼。目前,已發布20余篇相關文章。二是向社會公布全縣16個鄉(鎮)疫情防控指揮機構和衛生院急救電話,滿足群眾用藥以及康復方面的咨詢需求。三是成立160支由4684名黨員組成的戰役服務隊,組織開展“敲門行動”,對返鄉人員進行“拉網式”排查,提醒做好健康監測。同時,通過入戶走訪、電話走訪、微信群等,向群眾宣傳疫情防控相關知識及政策。目前,共開展“敲門行動”764次,走訪農戶72456戶,排查重點人群22524人,懸掛宣傳橫幅330條,發放倡議書38000余份,編發宣傳短信2萬余條。此外,設立共享藥箱3095個,提供19170件/次醫療物資,完成線上線下藥品代購262次,及時滿足19089名群眾的用藥需求,解決群眾511個急難愁盼的問題。
關心關愛醫務人員到位。全縣各級各部門加強對鄉村一線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防護用品、消殺物資的保障供應,確保工作人員防護到位。關注鄉村一線防控人員和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科學排班輪班和調休補休,做好后勤保障。完善激勵獎勵機制,對堅守崗位、表現突出、群眾認可的一線防疫人員,在評優評先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落實好績效工資、臨時性工作補助等待遇政策。
|